大连共九次疫情
第一次:2020年1月27日~2020年6月1日
第二次:2020年7月22日~2020年8月21日
第三次:2020年12月15日~2021年1月22日
第四次:2021年7月26日~2021年8月30日
第五次:2021年11月3日~2021年12月6日
第六次:2022年1月12日~2022年1月28日
第七次:2022年3月14日~2022年4月10日
第八次:2022年5月9日~2022年5月19日
第九次:2022年8月28日~2022年9月20日
1月12日7时,大连市甘井子区在对天津市返连管控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2人结果阳性。具体情况如下:
人员背景:2人为大学生朋友,曾于1月3日-8日在天津市津南区活动。行程轨迹:
1月8日:2人同行乘坐T367次列车(16时37分—9日6时07分,A1车厢05、06号下铺)离津。
离津前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1月9日:抵连后按照大连市相关管控措施进行管控。
1月10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1月12日:例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密切接触者情况:截至目前,共筛查出密切接触者25人、次密接56人。疫情特点与风险提示:
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增加了防控难度。
中国人口密集,叠加春节临近、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加剧,疫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
若一人感染,密接、次密接人数将成倍增加,需高度重视防控措施。
春运期间防护建议:
加强个人防护:
科学佩戴口罩,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遵守防疫规定:
配合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

减少非必要出行,降低感染风险。
关注健康状况: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行程。
配合流调工作,如实提供信息。
减少聚集活动:
避免参加大型聚会或集体活动。
提倡线上拜年,减少人员流动。
及时接种疫苗:
符合条件者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增强免疫力。
关注疫情动态: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做好出行准备。

社会层面防控建议:
加强交通枢纽管理:
机场、车站等场所应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消毒等措施。
优化旅客分流,减少人员滞留。
推广无接触服务:
鼓励使用电子票证、自助设备,减少接触。
强化社区防控:
做好返乡人员登记和健康监测。
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资支持。
企业责任:
鼓励错峰放假、弹性休假,减少人员集中。
为员工提供防疫指导,保障健康安全。
此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疫情防控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春运期间,个人防护意识不能松懈,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责任,才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