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7日15时至28日15时新增本土“53+3”感染者,具体分布及特征如下:
1. 病例类型与数量
新增本土感染者共56例,其中确诊病例53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占绝大多数,提示病毒传播可能已引发部分患者症状显现。
2. 区域分布
涉及9个区,具体为:
房山区(20例)、朝阳区(14例)、顺义区(8例)、通州区(6例)、海淀区(3例)、丰台区(2例)、东城区(1例)、石景山区(1例)、大兴区(1例)。

房山区和朝阳区病例数较多,可能与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有关;其他区域病例分散,提示疫情多点散发特征。
3. 感染来源分类
社区筛查:6例,反映部分感染者未通过主动就诊或风险排查发现,存在隐匿传播风险。主动就诊:2例,表明部分患者因出现症状后自行就医。风险人员:48例,主要为与已确诊病例或高风险场所关联的密切接触者,说明防控措施已覆盖部分传播链。

4. 疫情传播特点
初步流调显示,本轮疫情已隐匿传播1周,感染者人群多样、活动范围广,涉及京郊老年旅游团、装修人员及在校学生。跨区域活动、聚集性场景(如旅游团)和职业暴露(如装修)可能成为传播关键点,需重点排查相关场所和人群。
5. 防控措施
北京市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通过防控发布会及时通报信息,并针对朝阳区及周边区域开展核酸检测,力求“疫情不过夜、处置不过夜”。后续需持续关注流调溯源结果,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和风险人员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