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0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广东16例,福建9例,上海6例,北京4例,云南2例,天津1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1例,广东1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0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广东16例,福建9例,上海6例,北京4例,云南2例,天津1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59例(四川59例,内蒙古42例,广东36例,广西22例,西藏20例,北京17例,山东16例,黑龙江13例,青海7例,贵州6例,陕西4例,辽宁3例,江苏3例,云南3例,新疆3例,天津1例,江西1例,河南1例,海南1例,重庆1例),含4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5例,黑龙江7例,四川4例,广东3例,新疆3例,西藏2例,辽宁1例,山东1例,河南1例,重庆1例,贵州1例,陕西1例,青海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0例,本土病例306例(海南88例,四川71例,西藏30例,黑龙江24例,陕西20例,重庆17例,广东14例,青海14例,河南5例,新疆4例,内蒙古3例,山西2例,辽宁2例,浙江2例,福建2例,山东2例,湖北2例,云南2例,天津1例,湖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256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0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60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290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34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9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6226例(其中重症病例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4876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632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63227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7838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03例,其中境外输入70例,本土1033例(西藏347例,黑龙江109例,山东81例,内蒙古77例,辽宁77例,广西77例,四川71例,江西56例,广东28例,新疆27例,青海15例,贵州13例,湖北12例,陕西11例,河南8例,海南5例,天津4例,福建3例,甘肃3例,北京2例,吉林2例,上海2例,云南2例,江苏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710例,其中境外输入109例,本土1601例(西藏902例,青海155例,海南135例,陕西59例,新疆50例,河北49例,河南38例,黑龙江34例,湖北34例,山东28例,四川27例,江西14例,重庆13例,甘肃12例,广西11例,辽宁8例,上海6例,广东5例,江苏4例,湖南4例,内蒙古3例,山西2例,浙江2例,安徽2例,云南2例,天津1例,吉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3例(境外输入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4048例(境外输入64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97750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96687例(出院77564例,死亡976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5580027例(出院13742例,死亡10170例)。
本轮疫情清零时间无法精确预测,主要取决于防控策略与措施落实力度。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4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4例、无症状感染者26345例。尽管新增病例数仍处于高位,但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达1378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79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4例,表明医疗救治与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动态清零策略是我国当前的核心防控方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疫情清零时间完全取决于防控策略的科学性以及各地措施落实的力度。目前,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通过快速筛查、精准管控、分层救治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清零进程受多重因素影响:
病毒特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导致早期发现难度增加,需通过高频次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缩短传播链。防控措施:封控管理、隔离转运、医疗资源调配等环节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疫情拐点。例如,上海等重点地区通过“分区分级”管理逐步控制扩散。公众配合:疫苗接种率、个人防护意识(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对阻断传播至关重要。
未来需关注重点:
各地需持续强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机制,避免疫情规模性反弹。医疗资源储备(如重症床位、方舱医院)需与病例增长速度匹配,防止系统过载。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精准防控减少对民生和产业链的冲击。
综上,本轮疫情清零需结合科学防控与全社会协作,具体时间需动态评估疫情发展态势与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