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辽宁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为沈阳市报告。治愈出院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治愈出院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2,截至2月28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27例(含境外输入184例),治愈出院818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207例(本土196例,境外输入11例)。目前,尚有16例(均为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治疗。
3,目前全国疫情还是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态势,多地报告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部分聚集性疫情存在扩散和外溢风险。
4,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外防输入压力较大,坚决管控风险隐患仍为目前当务之急。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压实“四方责任”,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防范疫情输入风险,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
“舒兰传染链延长到22人”话题网络舆情监测报告
一、舆情背景与核心事件
2020年5月,吉林省舒兰市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为一名45岁的舒兰市公安局洗衣女工(5月8日通报),打破了吉林省73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记录。截至5月12日24时,舒兰传染链已延长至22人,包括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及跨省传播病例(如辽宁沈阳通报的1例)。吉林省卫健委通报显示,5月12日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吉林市。
二、舆情传播概况
传播平台与转载量
截至2020年5月13日16时,话题涉及微博、新闻APP、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总转载量达128篇。
分平台转载量:
新闻:52篇(总量前三名媒体贡献);
新闻APP:37篇;
微博:36篇(含转发量)。
传播特点
跨平台扩散:信息从官方通报(吉林省卫健委)延伸至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及公众号,形成多层次传播。
时间集中性:舆情高峰与疫情数据更新同步,5月12日新增病例后传播量显著上升。
三、舆情监测方法与效率对比
传统监测方式的局限性
人力搜索:通过手动输入关键词在多平台检索,存在以下问题:
覆盖不全:易遗漏小众平台或深层信息;
重复劳动:同一信息可能被多次筛选;
时效性差:无法实时追踪舆情动态。
技术监测的优势

自动化抓取:采用图灵舆情网络自动抓取技术,实现高效、保真、全覆盖的数据采集。
系统化分析:数聚力舆情监测平台可提供:
数据量化:转载量、平台分布、传播路径等;
趋势预测:各时间段舆情热度曲线,辅助决策。
四、舆情趋势与关键节点
时间线分析
5月8日:首例本土病例(洗衣女工)通报,舆情初起;
5月11日:吉林舒兰“零新增”后,公众关注度短暂下降;
5月12日:新增6例确诊病例,舆情迅速反弹,传播量达峰值。
公众关注焦点
传染链溯源:对疫情源头(洗衣女工)及跨省传播的讨论;
防控措施:对吉林市隔离医学观察(367名密切接触者)的质疑与建议;

无症状感染者:对现有4例无症状感染者潜在风险的担忧。
五、舆情应对建议
实时数据追踪
利用舆情监测系统,持续更新传播量、平台分布及情感倾向(正面/中性/负面),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分层级信息发布
官方通报:通过卫健委、政府官网发布权威信息,压制谣言;
媒体合作:与转载量高的新闻媒体联动,扩大科学防控知识覆盖;
社交平台引导:在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问答贴,回应公众关切。
风险预警与干预
针对跨省传播(如辽宁沈阳病例),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宣传;
对无症状感染者议题,发布专家解读,缓解公众焦虑。
六、总结
“舒兰传染链延长到22人”舆情呈现快速扩散、多平台联动的特点,传统人力监测难以满足需求,而技术驱动的舆情系统可实现数据量化、趋势预判及精准应对。建议后续监测中,结合系统数据与分层传播策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管理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