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广州疫情最新数据,广州疫情数据 月度】

笙亿策划 4 2025-11-11 09:21:11

3月11日广州疫情最新数据如下:

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3月10日,广州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患者为40岁女性,居住于越华路14号,职业为红棉国际服装城销售人员,目前已被隔离治疗。截至3月11日,广州暂无新增确诊病例,现有确诊病例共3人。

密接与重点场所排查

截至3月10日14时,广州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470人、次密切接触者334人,均已落实核酸检测及健康管理措施;累计排查重点场所人员3254人,全部赋予黄码。若健康码显示为黄码,需尽快完成7天内3次核酸检测(每次间隔24小时以上),结果为阴性后将转为绿码。

疫情防控措施提醒

广州已加强防控力度,部分区域被列入管控范围。市民需配合街道、社区及单位组织的核酸检测,前往检测点时携带身份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交谈和聚集。

关于疫情期间房租减免政策

广东省内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或个人可申请房租减免。自疫情发生后,多地行业协会及基层政府倡议业主减免租金,其中广州房地产协会提出:对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月实行免租1个月,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租金减半。具体政策需以业主协商或政府文件为准。

总结

当前广州疫情风险总体可控,但防控措施仍需严格执行。市民应关注健康码变化,及时参与核酸检测,并遵守公共场所防疫要求。

广东登革热疫情加剧,7天新增2029例

广东省7天内新增2029例登革热病例,疫情形势严峻,需加强防控。

疫情现状数据公布:2024年10月29日,广东省疾控中心通报,过去7天全省新增2029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本地病例2011例,输入病例18例。分布范围:本地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广州、深圳等城市,显示疫情已扩散至多个人口密集区。流行季节:当前广东省处于登革热高发期,病例短期内大幅增长,需引起高度重视。疾病特征与风险传播途径: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如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密度与积水环境密切相关。典型症状:

突发高烧(可达39℃以上);

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及肌肉酸痛(“三痛”);

面、颈、胸部潮红(“三红”);

部分患者伴皮疹、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

重症风险:

严重病例可出现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登革病毒分4种血清型,感染一种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别,二次感染者重症风险显著升高。

防控难点与挑战无特效药与疫苗: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或广泛使用的疫苗,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输入性病例压力:18例输入病例提示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需加强口岸检疫与社区监测。公众认知不足:部分市民对登革热危害认识不足,可能忽视防蚊措施或延误就医。预防措施与建议控制蚊虫孳生: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花盆托盘、水桶、废弃容器等积水,避免伊蚊繁殖;

环境治理:填平洼地、疏通沟渠,减少蚊虫栖息地。

个人防护:

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使用含避蚊胺(DEET)等成分的驱蚊剂;

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或灭蚊灯。

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或蚊虫叮咬史;

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避免蚊虫叮咬后传播病毒。

社会协同与长期策略政府行动:

加强疫情监测与数据公开,引导公众科学防控;

开展蚊虫密度调查与灭蚊行动,重点区域喷洒杀虫剂。

社区参与:

发动居民参与“翻盆倒罐”行动,共同清理环境;

通过宣传栏、社交媒体普及登革热知识。

科研支持:

加快登革热疫苗研发,提高人群免疫力;

推广新型蚊虫控制技术(如基因编辑蚊、绝育蚊)。

总结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的加剧,暴露了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中蚊媒疾病防控的复杂性。公众需提高警惕,落实防蚊措施;政府与社会应形成合力,通过环境治理、健康教育与科研创新,构建长效防控体系。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3月11日广州疫情最新数据,广州疫情数据 月度】

上一篇:31省新增48本土确诊中国疫情/近期外往开平疫情防控提醒开平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
下一篇:山东新增本土确诊31例无症状144例,31省本土增233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