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时间较长,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有许多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但规模比较小,许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实验室,所以公众对其认知度还不高。但应该看到,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随着"中国GIS协会"、"中国海外GIS协会"以及"中地数码公司"的成立以及一批相关高科技企业的建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初步繁荣,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该专业毕业生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只有不到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所以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状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时空数据挖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广泛,发展趋势呈现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特征。
应用领域
时空数据挖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从地理空间信息(如坐标、地理位置、地形等)和非地理空间信息(如人口统计、经济数据、环境数据等)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系和规律,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其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地理统计学、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农业、交通运输、卫生保健、国防等多个学科和行业。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挖掘时空数据,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供依据;在资源分配方面,能够根据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数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灾害预警领域,可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挖掘,提前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在疾病传播研究中,能分析疾病传播的时空规律,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在交通拥堵问题上,可挖掘交通流量数据,找出拥堵的热点区域和时段,为交通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发展趋势智能化:智能化是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算法优化、大数据输入和计算能力支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时空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的时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实时化:实时化趋势满足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对精准、高效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能够实时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及时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为决策提供实时支持。可视化:可视化趋势有助于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信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通过将挖掘出的时空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使决策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规律,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历程漫长。一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GIS的开拓期,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罗杰·汤姆林森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 ,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 ,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从那时起算,截至2024年,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了60多年。在这60多年里,GIS技术不断革新,从早期功能较为简单的系统,发展到如今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预警、交通管理、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复杂而强大的技术体系,对人们认识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产生了深远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