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全市调整为低风险是真的。按照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6月7日起将吉林市丰满区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将吉林市昌邑区、船营区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吉林省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适时对各地分区分级做出调整。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扩展资料:
近日吉林市疫情情况:
6月6日0-24时,全省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截至6月6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累计治愈出院19例(吉林市12例,延边州2例,长春市4例,梅河口市1例)。上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07人,已全部解除医学观察。
6月6日0-24时,全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1例(吉林市)。截至6月6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36例,累计治愈出院132例,在院隔离治疗2例(吉林市2例),病亡2例。现有本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62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549人,正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78人。
6月6日0-24时,全省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6月6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10例无症状感染者(6例输入),其中4例已订正为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医学观察6例。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网-吉林市丰满区调整为低风险
“舒兰传染链延长到22人”话题网络舆情监测报告
一、舆情背景与核心事件
2020年5月,吉林省舒兰市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为一名45岁的舒兰市公安局洗衣女工(5月8日通报),打破了吉林省73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记录。截至5月12日24时,舒兰传染链已延长至22人,包括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及跨省传播病例(如辽宁沈阳通报的1例)。吉林省卫健委通报显示,5月12日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疑似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吉林市。
二、舆情传播概况
传播平台与转载量
截至2020年5月13日16时,话题涉及微博、新闻APP、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总转载量达128篇。
分平台转载量:
新闻:52篇(总量前三名媒体贡献);
新闻APP:37篇;
微博:36篇(含转发量)。
传播特点
跨平台扩散:信息从官方通报(吉林省卫健委)延伸至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及公众号,形成多层次传播。
时间集中性:舆情高峰与疫情数据更新同步,5月12日新增病例后传播量显著上升。
三、舆情监测方法与效率对比
传统监测方式的局限性
人力搜索:通过手动输入关键词在多平台检索,存在以下问题:
覆盖不全:易遗漏小众平台或深层信息;

重复劳动:同一信息可能被多次筛选;
时效性差:无法实时追踪舆情动态。
技术监测的优势
自动化抓取:采用图灵舆情网络自动抓取技术,实现高效、保真、全覆盖的数据采集。
系统化分析:数聚力舆情监测平台可提供:
数据量化:转载量、平台分布、传播路径等;
趋势预测:各时间段舆情热度曲线,辅助决策。
四、舆情趋势与关键节点
时间线分析
5月8日:首例本土病例(洗衣女工)通报,舆情初起;
5月11日:吉林舒兰“零新增”后,公众关注度短暂下降;
5月12日:新增6例确诊病例,舆情迅速反弹,传播量达峰值。
公众关注焦点

传染链溯源:对疫情源头(洗衣女工)及跨省传播的讨论;
防控措施:对吉林市隔离医学观察(367名密切接触者)的质疑与建议;
无症状感染者:对现有4例无症状感染者潜在风险的担忧。
五、舆情应对建议
实时数据追踪
利用舆情监测系统,持续更新传播量、平台分布及情感倾向(正面/中性/负面),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分层级信息发布
官方通报:通过卫健委、政府官网发布权威信息,压制谣言;
媒体合作:与转载量高的新闻媒体联动,扩大科学防控知识覆盖;
社交平台引导:在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问答贴,回应公众关切。
风险预警与干预
针对跨省传播(如辽宁沈阳病例),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宣传;
对无症状感染者议题,发布专家解读,缓解公众焦虑。
六、总结
“舒兰传染链延长到22人”舆情呈现快速扩散、多平台联动的特点,传统人力监测难以满足需求,而技术驱动的舆情系统可实现数据量化、趋势预判及精准应对。建议后续监测中,结合系统数据与分层传播策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管理效率。